刘眘虚《阙题》诗词阅读标准答案,是由国学启蒙网从海量的中小学考试试题中精选而来,为广大师生和诗词爱好者提供标准答案和翻译解析。以下为正文内容。
阙题
刘眘虚
道由白云尽,春与青溪长。
时有落花至,远随流水香。
闲门向山路,深柳读书堂。
幽映每白日,清辉照衣裳。
【注】刘眘虚,唐代诗人。性高逸,不慕荣利,交游多山僧道侣。曾拟在庐山卜宅隐居,未成。早年逝世。阙题:即缺题,原题缺失,后人在编诗时以“阙题”为名。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最恰当的两项是( )(4分)
A.“道由白云尽”,云路并写,表现了道路之高远,环境之清幽。
B.“闲门向山路”,叙中含情,写出了作者远离尘世的孤寂生活。
C.“深柳读书堂”,融情于景,流露了作者一心向学的沉静安详。
D.“清辉照衣裳”,直抒胸臆,传达出作者真实自然的心理感受。
E.三、四两句写落花随着流水远远而来,又随着流水远远而去,流露出淡淡的忧伤。
2.这首诗中的写水之句堪称妙笔,其中“时有落花至,远随流水香”最为突出。请结合全诗对此二句作简要赏析。(6分)
参考答案
1. A、C(B“孤寂”应该为“宁静”。D“直抒胸臆”的理解与分析失当。E“淡淡的忧伤”错。)
2.“时有落花至,远随流水香”,写春花翩然入水,多情之水载着花的芬芳静静流淌到很远的地方。(2分)诗人将水塑造成可视、可听、可嗅的形象,不但赋予水春的气息与活力,(2分)而且通过这迷人的景致传达出自己享受自然、悠闲惬意、怡然自乐的心情。(2分)
二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 )(5分)
A.首联是全景式的概括描写,写山路悠长,溪水悠长,而一路的春色又与溪水一样源源不绝,“长”字用得精妙,一下就把“春”这个概念具体、形象化了。
B.颔联从细微处写青溪春景,把镜头对准溪水中的花瓣,用“时有”“远随”二词,暗示清溪上繁花似锦、芳香四溢、落英缤纷的景象,但“落花”流露出感伤之情。
C.尾联在表达上有创意,“幽映”“清辉”一般用来写月光,而这里则表现日光,足见柳树的茂密,书斋的幽深,以至使日光有月色之感。
D.本诗的写作线索是作者自己空间方位的变换,即诗人在自己的山居活动中,选取了几个富有代表性的镜头加以勾勒,从而表现自己的心境。
E.本诗写暮春山居,前四句状写优美的自然环境,后四句则直抒胸臆,努力表现山居生活的志趣,没有任何矫揉造作,诗情画意尽在其中。
2.诗的后四句营造了一种什么样的意境?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6分)
参考答案
1.B E (B项“流露出感伤之情”错,应该是内心愉悦,毫无感伤之情。E项“直抒胸臆”错,是间接抒情,通篇写景,没有一处直接表露自己情感的地方。)
2.后四句写山居本身:“门”前着一“闲”字,“柳”前着一“深”字,“映”前着一“幽”字,“辉”前着一“清”字,描绘了门朝山路,柳掩书斋,阳光映照,树影参差,清辉洒在衣襟上的画面,(2分)营造了一种幽雅清寂的意境(2分),表现了作者甘于淡泊而又自得其乐的畅适之情。(2分)
简析
刘眘(慎)虚:唐开元进士,为人较淡泊,交游多山僧道侣。后人曾将他与贺知章、包融、张旭称吴中四友。
诗歌原来是有题目的,后来不知怎样失落了。唐殷璠《河岳英灵集》在辑录这首诗时只好给它安上“阙题”二字。全诗按空间顺序写来,由远及近,从外向里。全诗大意是说,山道弯弯,伸向白云深处;春意浓浓,沿着清溪流淌。清清溪水,常有落花漂过;阵阵花香,随溪中流水飘向远方。一种风光,何等浓丽。而山居门朝山路,那样的寂静,没有尘世的喧嚣;柳掩书斋,多么幽雅,正宜隐居。在这空山密林之中,每当阳光映照,树影参差,洒在衣襟上,清辉熠熠,又是何等的舒适潇洒。全诗写景生动,抒情质朴,表现了自甘淡泊而又自得其乐的畅适胸怀。
此诗描绘的是通向一座深山别墅沿途的幽美环境,它不是写诗人自己山居的闲适,而是写友人山中隐居的幽趣。
这首诗句句写景,画意诗情,佳句盈篇,可推为刘眘虚的代表作。诗描写深山中一座别墅及其幽美环境。全诗都用景语织成,没有一句直接抒情,然而情韵盈然,意境幽美。
全诗清新自然,婉转流畅,按空间顺序写来,由远及近,从外向里而行,余韵萦绕,有一种异乎寻常的艺术魅力。
本篇内容由国学启蒙网 yebeta.com 为您整理。如果觉得文章对您学习考试有帮助,欢迎把国学启蒙网推荐给更多的古文学习爱好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