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生十日画一石,嶙峋不异千仞山。似从昨夜姑臧至,二十八宿森斓斑。
此时七月苦炙热,漫肤多汗行路难。张君持此动摇微风发,石气随风生薄寒。
使我凛烈自顾,忽觉衣裳单。我闻昔日女娲鍊石补青天,余此一握苍且坚。
一朝大风从北来,吹汝堕入尘埃间。溪旁久卧胡不起,视彼后者加之鞭。
直使驾桥渡海去,东看日出榑桑边。石乎胡不含滋吐润惠四海,空存大骨尧尧学学然。
我今斋戒发取视,应得金简玉书,九疑东南宛委篇。
不然缇巾十袭空见怜,无殊瓦甓何足观。
题罗生画石扇面为张碇山。清代。刘大櫆。 罗生十日画一石,嶙峋不异千仞山。似从昨夜姑臧至,二十八宿森斓斑。此时七月苦炙热,漫肤多汗行路难。张君持此动摇微风发,石气随风生薄寒。使我凛烈自顾,忽觉衣裳单。我闻昔日女娲鍊石补青天,余此一握苍且坚。一朝大风从北来,吹汝堕入尘埃间。溪旁久卧胡不起,视彼后者加之鞭。直使驾桥渡海去,东看日出榑桑边。石乎胡不含滋吐润惠四海,空存大骨尧尧学学然。我今斋戒发取视,应得金简玉书,九疑东南宛委篇。不然缇巾十袭空见怜,无殊瓦甓何足观。
刘大櫆(1698——1780),字才甫,一字耕南,号海峰,今枞阳县汤沟镇陈家洲人。刘大櫆修干美髯,性格豪放,纵声读古诗文,韵调铿锵,喜饮酒,好吟诗。受教于同乡吴直,才华出众。雍正七年(1729年)和雍正十年(1732年),两次参加考试都登副榜。刘大櫆60岁后为黟县教谕。几年后告归,居枞阳江滨不再出游,以文学教授生徒。大櫆著作有《文集》10卷《诗集》6卷《古文约选》48卷、《历朝诗约选》93卷、《论文偶记》1卷,纂修《歙县志》20卷。逝世后,安葬在今金社乡向荣村刘家苕箕地,墓为省级文物。 ...
刘大櫆。 刘大櫆(1698——1780),字才甫,一字耕南,号海峰,今枞阳县汤沟镇陈家洲人。刘大櫆修干美髯,性格豪放,纵声读古诗文,韵调铿锵,喜饮酒,好吟诗。受教于同乡吴直,才华出众。雍正七年(1729年)和雍正十年(1732年),两次参加考试都登副榜。刘大櫆60岁后为黟县教谕。几年后告归,居枞阳江滨不再出游,以文学教授生徒。大櫆著作有《文集》10卷《诗集》6卷《古文约选》48卷、《历朝诗约选》93卷、《论文偶记》1卷,纂修《歙县志》20卷。逝世后,安葬在今金社乡向荣村刘家苕箕地,墓为省级文物。
山中有怀侯姊丈参戍。明代。于慎行。 鲁国诸生旧有文,又从投笔际风云。王孙尽自迷归路,卿子谁知号冠军。枥上骅骝天厩马,帐前鼓角羽林群。同时年少还相忆,晓月山城更梦君。
上南行十二首 其四。元代。方回。 七里南山边,更作三里程。十里旧榷界,双桥酒有声。身老友朋尽,事殊时代更。茅店迷处所,饮徒眠九京。
书崇庆常公殉节传后。。秦清。 东北有伟人,大名垂西南。政化延邛笮,啸歌抒幽覃。春嘘山矗矗,秋净水潭潭。琴能鸣其治,泉亦忘其贪。符彼循吏传,如皈弥勒龛。蚤蔚凤苞九,易报鹿鸣三。所难在大节,而匪矢空谈。牙璋入三巴,偫粮供鱼蚕。天落一将星,地震五丁男。平生忠孝亮,动与意气酣。胆固大如斗,手乃剑磨镡。舌为犀锋利,目为虎视耽。日晕生雌霓,妖魄褫虪甝。一死太山重,就之若饴甘。蠢尔如豕突,瞬顾已就戡。卓哉此鸿爪,千秋迹可探。承庥在翼子,明发慎毋惭。浩歌起遐瞩,蜀山挺翠岚。
福州长溪乐山王居士遣儿惟惺投师薙发写师顶。宋代。释普济。 瘦骨棱层一担夫,几年寥落在江湖。面皮捩转无人识,有甚闲名上祖图。
同周车驾邵宪副宴马大参旧署。明代。黎崇敕。 南旺山河是旧游,相逢何幸此登楼。孤台远带千峰色,一水中分两地流。石畔葵榴侵客袂,门前杨柳系仙舟。明朝又趁南池胜,李杜遗文好更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