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诗歌鉴赏之语言和表达技巧专项试题练习及标准答案

古代诗歌鉴赏之语言和表达技巧专项试题练习及标准答案,是由国学启蒙网从海量的中小学考试试题中精选而来,为广大师生和诗词爱好者提供标准答案和翻译解析。以下为正文内容。

官 舍 竹
王禹偁
谁种萧萧数百竿?伴吟偏称作闲官①。
不随夭艳争春色,独守孤贞待岁寒。
声拂琴床生雅趣,影侵棋局助清欢。
明年纵便量移②去,犹得今冬雪里看!
[注] ①闲官:诗人当时因受谗而被贬,所任的商州团练副使是个无事可干的虚衔,所以称作“闲官”。②量移,原指从贬所移至稍近的地方,此处为反语,意为被贬到更偏远的地方。
(1) 请赏析颈联中“拂”字和“侵”字的妙处。(4分)
(2)(考查表达技巧) 这首诗整体上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情感?请作简要分析。(4分)


2.(2013·德州模拟)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8分)
安 公 子
袁去华
  弱柳丝千缕。嫩黄匀遍鸦啼处。寒入罗衣春尚浅,过一番风雨。问燕子来时,绿水桥边路。曾画楼、见个人人否。料静掩云窗,尘满哀弦危柱。
庾信愁如许。为谁都著眉端聚。独立东风弹泪眼,寄烟波东去。念永昼春闲,人倦如何度。闲傍枕、百啭黄鹂语。唤觉来厌厌,残照依然花坞。
(1)(考查语言) 简要解说“嫩黄匀遍鸦啼处”一句中“匀”的表达效果。(4分)
(2)“独立东风弹泪眼,寄烟波东去”两句营造了怎样的意境?(4分)


3.(2013·上高二中热身)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江 上
王安石
江北秋阴一半开,晚云含雨却低徊。
青山缭绕疑无路,忽见千帆隐映来。
(1)(考查表达技巧) “晚云含雨却低徊”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4分)
(2)这首诗歌于寻常的景物描写中蕴涵着深刻的哲理,请简要分析。(4分)

4.(2013·沂水模拟)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送韩十四江东觐省①
杜 甫
兵戈不见老莱衣②,叹息人间万事非。
我已无家寻弟妹,君今何处访庭闱?
黄牛峡③静滩声转,白马江寒树影稀。
此别应须各努力,故乡犹恐未同归。
[注] ①这首诗是诗人在成都白马江畔送韩十四去江东探亲时写的。②老莱衣:相传为春秋时隐士,七十岁还常常穿上彩衣,模仿儿童,使双亲欢娱。③黄牛峡:位于宜昌之西。
(1)(考查表达技巧) 请从表达技巧的角度对颈联进行赏析。(4分)
(2)这首诗情感丰富,请作分析。(4分)

5.(2013·南昌调研)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秋浦途中①
杜 牧
萧萧山路穷秋雨,淅淅溪风一岸蒲。
为问寒沙新到雁,来时还下杜陵②无?
[注] ①秋浦,唐时为池州州治所在,诗人被贬官外放时途经此地。②杜陵,在长安西南,诗人家乡樊川所在地。
(1)(考查语言) 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前两句诗中的“萧萧”和“淅淅”两个拟声词。(4分)
(2)(考查表达技巧) 诗的后两句运用了什么手法?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4分)

6.(2013·萍乡模拟)阅读下面的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秋 思
白居易
夕照红于烧,晴空碧胜蓝。
兽形云不一,弓势月初三。
雁思来天北,砧愁满水南。
萧条秋气味,未老已深谙。
(1)(考查表达技巧) 本诗的前四句全是写景,在写法上有何特点?(4分)
(2)“秋气味”是怎样的情味?它是如何传达出来的?(4分)


采 桑 子
晏 殊
  时光只解催人老,不信多情,长恨离亭,泪滴春衫酒易醒。
梧桐昨夜西风急,淡月胧明,好梦频惊,何处高楼雁一声?
(1)“好梦频惊”是全词的点睛之笔,词中引起“好梦频惊”的原因有哪些?请结合全词作简要分析。(4分)
(2)(考查表达技巧)  这首词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请具体分析。(4分)


8.(2013·景德镇调研)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书 边 事[注]
张 乔
调角断清秋,征人倚戍楼。
春风对青冢,白日落梁州。
大漠无兵阻,穷边有客游。
蕃情似此水, 长愿向南流。
[注] 唐朝自肃宗以后,河西、陇右一带长期为吐蕃所占。大中十一年,吐蕃将尚延心以河湟降唐,其地又全归唐朝所有。自此,唐代西部边塞地区才又出现一度和平安定的局面。
(1)(考查语言) 首联两句中各有一个字用得十分传神,请找出来,并说说这样写的好处。(4分)
(2)从全诗看,作者表达了怎样的愿望?请简要分析。(4分)


9.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听 筝
(唐)柳中庸
抽弦促柱听秦筝,无限秦人悲怨声。
似逐春风知柳态,如随啼鸟识花情。
谁家独夜愁灯影?何处空楼思月明?
更入几重离别恨,江南歧路洛阳城。
(1)(考查表达技巧) 请简要分析颔联描写音乐给听者带来的感受所运用的艺术手法及其作用。(4分)
(2)(考查语言) 有人说,颈联中“独”与“空”堪称诗人炼字的典范,请对这两个字作简要赏析。(4分)

10.(2013·鹰潭联考)阅读下面两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澄迈驿通潮阁二首①
苏 轼一
倦客悉闻归路遥,眼明飞阁俯长桥。
贪看白鹭横秋浦,不觉青林没晚潮。

余生欲老海南村,帝遣巫阳招我魂②。
杳杳天低鹘没处,青山一发是中原。
[注] ①这两首诗作于元符三年(1100),诗人离开儋州之前。澄迈:县名,在今海南岛。②帝遣巫阳招我魂:帝,指上帝;巫阳,古代女巫名。本句巧妙化用了《楚辞·招魂》之意,借上帝以指朝廷,借招魂以指奉旨内迁。
(1)(考查语言)请分析第一首诗“贪看白鹭横秋浦”中“横”字的妙处。(3分)
(2)(考查表达技巧)从“景”与“情”的关系的角度比较这两首诗,简析其不同之处。(5分)

                                                       
                                                                         
参考答案
1.(1)两字运用了拟人手法,“拂”,即吹拂,竹声萧萧拂琴,写出了竹声的美妙含情,令人神往;“侵”字写出了竹的影子映在棋盘上,似与人同乐。(2分)营造了一种物我为友、物我同趣的意境。(2分)
(2)托物言志,竹“不随夭艳”“独守孤贞”,表现了清白、坚贞、高洁的特点,(2分)作者以竹自喻,表达了诗人孤独而坚贞不渝的情怀。(2分)
2.(1)“匀”,均匀的意思。(1分)这句词用“匀”字,一方面表现了春色到处都是的特点,另一方面也说明春色是“匀”来的,所以春意不浓。(2分)一个“匀”字,真实、贴切地表现了早春的特点。(1分)
(2)词人思念心上人,独立江边,想象着把眼泪寄给心上人。(1分)诗句通过描写主人公独立江边、面对东风、轻弹泪眼,并把眼泪寄给恋人,营造出一种凄凉感伤的意境,表达出主人公对心上人的深切思念之情和羁旅的悲凉情怀。(3分)
3.(1)拟人。(1分) “低徊”本来是指人的徘徊沉思,这里用来表现含雨的暮云低垂而缓慢移动的情形,(2分)静中有动,情趣横生。(1分)
(2)在孤云低垂、青山缭绕、无路可行之际,却忽然看见远处忽隐忽现的帆船驶来,(2分)这告诉人们:山重水复之际,往往也是柳暗花明之时;困难与黑暗中往往蕴涵着希望和光明。(2分)
4.(1)①以静衬动,“黄牛峡静滩声转”句以峡岸的静衬托江水的汹涌,表现了对友人行程艰难的忧虑。  ②寓情于景,“白马江寒树影稀”句描写江边寒风吹骨、树影稀疏的凄凉之景,表达诗人因友人离去的孤寂伤感之情。  ③虚实结合,“黄牛峡静滩声转”句属虚写,写诗人想象韩十四坐船过黄牛峡的情景;“白马江寒树影稀”句属实写,写诗人在江边送别韩十四的情景。  ④听觉与视觉相结合,“黄牛峡静滩声转”句是作者从听觉角度形象描绘韩十四一路辗转旅途艰险的情形;“白马江寒树影稀”则从视觉角度描绘了当时的离别之景。(答对其中两点即可。每点手法1分,分析1分)
(2)①“兵戈不见老莱衣,叹息人间万事非”表现了对战乱导致生灵涂炭的忧愤之情;②“我已无家寻弟妹”表现了对家破人散的孤寂哀痛之情;③“黄牛峡静滩声转,白马江寒树影稀”表现了对因友人离去的惜别之情;④“此别应须各努力”表现了作者对友人的勉励之情;⑤“故乡犹恐未同归”隐隐露出诗人对未来的担忧之情。(答对其中四点即可。每点1分)
5.(1)“萧萧”和“淅淅”使用了拟声手法(象声词、叠音词),“萧萧”摹秋雨声,“淅淅”摹溪风声,(2分)凄风苦雨,表现了作者旅途的艰辛,衬托了作者的孤寂悲凉之情。(2分)
(2)诗的后两句运用了虚实结合(想象)的手法,问大雁是虚,牵挂故乡是实。(2分)委婉地表达了作者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牵挂之情。(2分)
6.(1)主要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2分)从色彩和形状两方面,(1分)描绘出一幅晴空落照、云奇月朗的秋日图景,给人一种绚烂多姿、清新旷远的感觉。(1分)
(2)“秋气味”指的是游子的怀乡思归之情、人生未老却前途萧条的伤感之情。(2分)诗人触景生情:看雁飞、听砧声而想念家乡。虽是秋爽景明,而自己却感到满目萧条肃杀之气。(2分)(4分,意思对即可)
7.(1)因时光的流逝而惊梦;因容颜的易老而惊梦;因离别的痛苦而惊梦;因无尽的思念而惊梦;因西风的骤起而惊梦;因月色的惨白而惊梦;因高楼的雁叫而惊梦。(答出任意3点即可)(4分)
(2)①运用借景抒情手法。作者在词中借哀景抒发悲情,骤急的西风、惨白的淡月、高楼的雁叫都渲染了一种伤离别、苦相思的悲情。②运用衬托手法。以时光的“只解”“不信”衬托人的敏感多情;以雁归衬托人未归。③运用拟人的手法。首句将时光拟人化,说时光催人老,表达了时光流逝、容颜易老的伤感。(答出任意两种手法即可,观点2分,解析2分)
8.(1)前一句中“断”,是尽或占尽的意思,将角声音韵之美和音域之广传神地表现了出来;后一句“倚”字,则微妙地传达出边关安宁、征人无事的神旨。(4分)
(2)作者表达了渴望民族长久团结的美好愿望。(2分)前三联的描绘,不仅写了边塞军旅生活的安宁,还展示了辽阔的边塞日丽平和的景象。(1分)末联则用了生动的比喻:蕃情能像这大河一样长久地向南流入中原该多好啊!十分自然地抒写出了自己的心愿。(1分)
9.(1)颔联主要运用比喻(或“通感”)修辞。(1分)筝声像柳条拂着春风,又像杜鹃鸟绕着落花啁啁啼血,(1分)以视觉写听觉,化无形为有形,更加形象可感。(2分)
(2)“独”突出了孑然枯坐、愁对孤灯的形象,“空”表现离人远行、无所依托的情景;(2分)这两个字渲染了一种孤寂、凄清的气氛,淋漓尽致地写出了人物内心的忧郁和思念。(2分)
10.(1)“横”字化动为静,写出了秋浦水天一色、空旷浩渺的特点;(2分)也写出了白鹭飞翔的雄健之势。(1分)
(2)两首诗都借景抒情,情景交融。(1分)但第一首中,作者以“白鹭横飞、凝然不动”的悠闲之景,抒发了自己思乡盼归之情;(2分)第二首中,作者以“空旷、寂寥”的惨淡之景,抒发了浓烈的思乡之情。相比较而言,第二首诗歌的感情更为炽烈、绵长。(2分)
 

本篇内容由国学启蒙网 yebeta.com 为您整理。如果觉得文章对您学习考试有帮助,欢迎把国学启蒙网推荐给更多的古文学习爱好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