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伯克段于鄢》教案

《郑伯克段于鄢》教案,是由国学启蒙网从海量的中小学考试试题中精选而来,为广大师生和古文爱好者提供标准答案和翻译解析。以下为正文内容。

郑伯克段于鄢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左传》的相关文学常识;掌握本课的相关文言知识点。

过程与方法:讨论分析本课的人性性格特征;了解《左传》描写战争的特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正确评析封建时代亲属关系的实质。

教学重点:掌握本课的相关文言知识点。

教学难点:讨论分析本课的人性性格特征。

教学方法:讲析法,引导法,讨论法。

教具:常规教具。

课时安排:3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语】

春秋战国是个战火纷飞的时代,群雄争霸。各诸侯国对外要防范他国的进攻,对内也要维护政权的稳定,这就导致了统治者内部出现了非常残忍的尔虞我诈、互相倾扎的矛盾冲突。我们下面学习的这篇课文,就是春秋初期发生在郑国的一个历史事件。

【《春秋》及《左传》介绍】

“春秋”是鲁国的编年史,这种编年史周王朝和诸侯各国都有,虽然内容不同,一般都称为《春秋》。现今流传的鲁《春秋》是经过孔子修订的,极其简括地记载了周王朝、鲁国及其他各国的事件。起于隐公元年,终于哀公14年(前722-481),记事特别简单,类似新闻标题。

    《左传》:“传”,注释或解释经义的文字,就是“传”。《左传》是《春秋左氏传》的简称,又名《左氏春秋》,相传是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所撰,是配合《春秋》的编年史,记事至鲁哀公二十七年,比《春秋》多十三年。它与《谷梁传》、《公羊传》合称春秋三传,都是用来解释和阐明《春秋》的,都列为儒家经典十三经。

【题目解说】

史学、文学的经典名篇,是《左传》和《古文观止》中的首篇。“郑伯”,指下文的郑庄公,郑庄公是郑国的第三代国君。郑国是姬姓,与周天子同姓,属于春秋时五等爵位(公侯伯子男)中的伯爵。“克”,攻克,战胜。“段”,指下文的共叔段,即郑庄公的弟弟。共叔段三个字,表示了三个意思。一、共,国名,是共叔段失败以后出奔的地方。二、叔,是指排行。古代的排行,不象今天一样用“一、二、三、四”来表示,而是用“伯、仲、叔、季”来表示,或者是用“孟、仲、叔、季”来表示。三、段,是名。“于鄢”,介宾结构后置,鄢,地名。

【文言知识点】

(一)通假字

1.庄公寤生。寤,通“牾”,倒着。   2.佗邑唯命。佗,通“他”,指示代词,别的,另外的。

3.谓之京城大叔。大,通“太”。             4.大都不过参国之一。参,通“三”。

5.姜氏欲之,焉辟害。辟,通“避”。           6.无庸,将自及。庸通“用”。

7.命子封帅车二百乘以伐京。帅,通“率”,率领。      10.永锡尔类。锡,通“赐”。

8.遂寘姜氏于城颖。寘,通“置”,安置,此指“放逐”。   9.若阙地及泉。阙,通“掘”,挖。

(二)词类活用

1.惊姜氏。惊,使动用法,使……受惊。  2.今京不度,非制也。度,名词作动词,合法度。

3.无生民心。生,使动用法,使……产生。       4.隧而相见。隧,名词作动词,挖隧道。

(三)特殊句式

判断句:制,岩邑也。蔓,难图也。颍考叔为颍谷封人。颍考叔,纯孝也。

介宾后置句:郑武公娶于申。亟请于武公。

宾语前置句:姜氏何厌之有?姜氏有什么满足?

            敢问何谓也?冒昧地问一下,您说的是什么意思?

            对曰:“君何患焉?” 疑问代词“何”作为动词“患”的宾语,前置

            其是之谓乎! “之”作为宾语前置的标志,即“其谓是乎”

(四)成语。多行不义必自毙:谓坏事干多了,必定自取灭亡。

(五)异义词

1.  都城过百雉。古义:城邑的城墙,两个词。今义:京城,京都。

2.  大叔又收贰以为己邑。古义:把……当作。今义:认为。

【层次结构】

1—7 克段原因及经过结果;8—9 庄公幽禁姜氏及母子和好如初。

【人物性格】

姜氏:姜氏生庄公时出现难产并非庄公之过,但姜氏却因此对自己两个亲生儿子宠爱有偏,且还准备废长立幼,这样的行为带有很强的随意性,实非一个慈母的表现,说明她非常任性。她的废长立幼的要求虽遭武公拒绝,但姜氏并不就此罢休,这又充分说明这个女人不仅愚蠢而且顽固,立长立嫡是西周以来继承问题上的根本制度。姜氏不懂政治,却偏要干涉政治。甚至要充当共叔段袭郑内应。结果导致共叔段失败,自己也被幽禁起来,说明她偏狭昏聩。

郑庄公:郑庄公即位后,姜氏要求把制邑分给共叔段。庄公因制是险要之地而不给,可见其精明,深知其利害关系,并十分清楚姜氏的居心不良。姜氏求制不得而求京,也在庄公意料之中,由此可见,姜氏的谋划一开始就落入庄公的掌握之中。共叔段在母亲的纵容之下,违反国家制度,当祭仲提出京的制度不合规定时,庄公却说:“姜氏要这么干,我有什么办法呢?”装出无可奈何的样子。祭仲再次劝他约束共叔段,及早消除隐患,庄公光说:“多行不义必自毙,子姑待之。”这决不是宽容,而是故意纵养其恶。后又说:“不义不昵,厚将崩。”对于共叔段自取灭亡的结局显得胸有成竹。庄公没下的陷井,就是纵容共叔段,使其不断膨胀,逐步发展到自我毁灭,郑庄公竭力容忍共叔段的得寸进尺,从表面看,好像处于被动地位,实际上主动权仍然在庄公手里,如果加以扼制,共叔段就会收敛,郑庄公企图使其自我毁灭的目的就会落空,因此,不管共叔段使“西鄙北鄙贰于已”也好,还是进而把二邑归为已有,封地扩展到禀延也好,庄公都不露声色,听之任之,即使公子吕连续向他提出警告,甚至说出:“欲与太叔,臣请事之,若不与,则请除之”这样的话来激他,他都不为所动,这说明庄公的深藏不露,已到无以复加的地步,等到共叔段完成了进攻国都的准备,并得知姜氏开城作内应的时间之后,认为“火候”已到,才说“可矣”,下令出兵伐京,一举击败共叙段。这说明郑庄公阴险狠毒,老谋深算,冷酷狡猾,奸诈虚伪。

共叔段:共叔段是个贪婪狂妄,愚昧无知的人物,他依仗姜氏对他的偏爱,自以为有恃无恐,野心勃勃,不断扩张,他所居京地的城墙违反当时制度的规定,又命西边,北边地区归自己管辖,庄公心怀杀机,但表面不动声色,让他在自取灭亡的道路上越走越远。愚昧狂妄的共叔段却以为庄公可欺,最后发动叛乱,很快被庄公击败。争权夺利,可以使人变得冷酷无情,也可以使人变得骄横狂热,从本质上来说,它们是封建统治者罪恶本质的表现。因此,这一对亲兄弟,犹如一根毒藤上结出的一双恶果,其胚胎并没什么大的区别,不过一个是胜利者,一个是失败者而已。

【战争描写】
本文体现了《左传》擅长描写战争的高度技巧,突出表现在叙事的详略上面,对于郑伯克段于鄢的战争经过,文章只作非常简略的叙述。寥寥数语,详细叙述和描写的是战前战后的各种人物活动。战前共叔段的不断扩张与庄公的虚伪应对,战后庄公软禁姜氏以及采纳颍考叔的计议,与姜氏和好的经过,文章都用了很多笔墨,精心剪裁材料。这体现了作者对战争的看法。文章详写战争的起因以及人物的各种活动,就深刻揭示了战争的内在原因和错综复杂的关系,从而突出了主题。

【总结】
本文通过郑庄公与其弟共叔段争斗并取胜,与其母姜氏反目而后和好的过程的生动记叙,展现了郑国王室内部为争夺最高权力而勾心斗角以至兵戎相见的情况,揭露了春秋时期统治者残酷无情和虚伪卑鄙的丑恶面目,对我们今天了解奴隶社会的后期情况有一定的认识作用。

本篇内容由国学启蒙网 yebeta.com 为您整理。如果觉得文章对您学习考试有帮助,欢迎把国学启蒙网推荐给更多的古文学习爱好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