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颂,字子雅,广陵人,世为名族”古文阅读标准答案解析及译文解析,是由国学启蒙网从海量的中小学考试试题中精选而来,为广大师生和古文爱好者提供标准答案和翻译解析。以下为正文内容。
刘颂,字子雅,广陵人,世为名族。颂少能辨物理,为时人所称。察孝廉,举秀才,皆不就。文帝辟为相府掾,奉使于蜀。时蜀新平,人饥土荒,颂表求振贷,不待报而行,由是除名。
武帝践阼,拜尚书三公郎,典科律,申冤讼。累迁中书侍郎。咸宁中,诏颂与散骑郎白褒巡抚荆、扬,以奉使称旨,转黄门郎。迁议郎,守廷尉。时尚书令史扈寅非罪下狱,诏使考竟,颂执据无罪,寅遂得免,时人以颂比张释之。在职六年,号为详平。会灭吴,诸将争功,遣颂校其事,以王浑为上功,王浚为中功。帝以颂持法失理,左迁京兆太守,不行,转任河内。临发,上便宜,多所纳用。郡界多公主水碓,遏塞流水,转为浸害,颂表罢之,百姓获其便利。寻以母忧去职。服阕,除淮南相。在官严整,甚有政绩。旧修芍陂,年用数万人,豪强兼并,孤贫失业,颂使大小戮力,计功受分,百姓歌其平惠。
元康初从淮南王允入朝会诛杨骏颂屯卫殿中其夜诏以颂为三公尚书又上疏论律令事为时论所美。久之,转吏部尚书,建九班之制,欲令百官居职希迁,考课能否,明其赏罚。贾郭专朝,仕者欲速,竟不施行。
及赵王伦之害张华也,颂哭之甚恸。闻华子得逃,喜曰:“茂先,卿尚有种也!”伦党张林闻之,大怒,惮颂持正而不能害也。孙秀等推崇伦功,宜加九锡,百僚莫敢异议。颂独曰:“昔汉之锡魏,魏之锡晋,皆一时之用,非可通行。九锡之议,请无所施。”张林积忿不已,以颂为张华之党,将害之。孙秀曰:“诛张、裴已伤时望,不可复诛颂。”林乃止。于是以颂为光禄大夫,门施行马。寻病卒,使使者吊祭,赐钱二十万、朝服一具,谥曰贞。
初,颂嫁女临淮陈矫,矫本刘氏子,与颂近亲,出养于姑,改姓陈氏。中正刘友讥之,颂曰:“舜后姚、虞、陈、田本同根系,而世皆为婚,礼律不禁。今与此同义,为婚可也。”
史臣曰:子雅束发登朝,竭诚奉国。逮元康之间,贼臣专命,举朝战栗。颂以此时,忠鲠不挠,哭张公之非罪,拒赵王之妄锡,虽古遗直,何以尚兹?
(选自《晋书·列传第十六》,有删改)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颂表求振贷,不待报而行 贷:宽恕
B.典科律,申冤讼 典:主持,掌管
C.上便宜,多所纳用 便宜:斟酌,处理
D.考课能否,明其赏罚 考课:考核官员政绩
5.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元康初/从淮南王允入朝会/诛杨骏/颂屯卫殿中/其夜诏/以颂为三公尚书/又上疏论律令事/为时论所美
B.元康初/从淮南王允入朝/会诛杨骏/颂屯卫殿中/其夜/诏以颂为三公尚书/又上疏论律令事/为时论所美
C.元康初/从淮南王允入朝会/诛杨骏/颂屯卫殿中/其夜/诏以颂为三公/尚书又上疏论律令/事为时论所美
D.元康初/从淮南王允入朝/会诛杨骏/颂屯卫殿中/其夜诏/以颂为三公尚书/又上疏论律/令事为时论所美
6.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孝廉,汉代以来荐举人才的一种科目,举孝顺父母、品行方正的人。晋时仍保留此制,但办法和名额不尽相同。
B.服阕,古代服丧三年后除去丧服,谓之服阕。父母死后,子女要守丧,三年内不做官,不婚娶,不赴宴,不应考。
C.九锡,“锡”即“赐”。九锡是中国古代皇帝赐给诸侯、大臣有殊勋者的九种礼器,是最高礼遇的表示。这些礼器通常是天子才能使用,赏赐形式上的意义远大于使用价值。
D.束发,清朝以前汉族男孩成童时束发为髻,因用为指代成童。归有光《项脊轩志》中曾写到“余自束发读书轩中”,束发一般指20岁,这时要宗庙中举行相应的仪式。
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晋灭吴后,诸将争功,皇帝让刘颂核查此事,但后来他认为刘颂执法不公,降了他的职务,刘颂后来又转任河内。
B.刘颂年轻时就能明辨事理,深得百姓好评。他曾奉命出使蜀地,并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处理问题,因所作所为符合皇帝的旨意,转任黄门郎,受到重用。
C.张华被害,刘颂痛哭不已;听说张华的儿子得以逃脱,他又很高兴。有些大臣建议给赵王司马伦加九锡,其他官员不敢反对,只有刘颂不同意。
D.刘颂的女儿嫁给陈矫时,因为两家本是同姓,有人规劝刘颂取消这门亲事,他却引用前人的事例,说明自己这样做合礼合法,并无不妥。
8.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诏使考竟,颂执据无罪,寅遂得免,时人以颂比张释之。(5分)
(2)贾郭专朝,仕者欲速,竟不施行。(5分)
参考答案
4. A 5. B 6. D 7. B
8.(1)(皇帝)下诏让刘颂拷问到底,刘颂据理争论说扈寅无罪,扈寅于是得以免罪,当时的人把刘颂与张释之并论。(采分点:“考竟”“执据”“比”,3分;句意2分)
(2)贾、郭两家把持朝政,做官的想迅速得到升迁,这一制度最终没有施行。(采分点:“专朝”“速”“竟”;句意2分)
附:【参考译文】
刘颂字子雅,广陵人,刘家世代为名门望族。刘颂年少时就明辨事理,被当时的人称颂。他被推举为孝廉、秀才,他都不去任职。魏文帝任命他为相府属官,奉命出使蜀地。当时蜀地刚刚平定,百姓饥饿,土地荒芜,刘颂上表请求救济,不等朝廷答复就实行赈灾措施,因此被除去官职。
晋武帝即位,任命刘颂为尚书三公郎,(让他)主持法律法令,申昭冤案。刘颂逐渐升任中书侍郎。咸宁年间,皇帝下诏令让刘颂与散骑郎白褒巡视荆、扬地区,因为奉行使命合乎圣意,刘颂转任黄门郎。又担任议郎一职,代理廷尉职责。当时尚书令史扈寅无罪入狱,皇帝下诏让刘颂核查,刘颂据理争论说扈寅无罪,扈寅于是得以免罪,当时的人把刘颂与张释之并论。刘颂在职六年,号称公平。恰逢晋灭了吴国,将领们竞相争功,朝廷派遣刘颂核查此事。判定王浑为上等功,王浚为中等功。皇帝认为刘颂执法不公,将其降为京兆太守,刘颂还没上任,又转任河内。刘颂临出发前,上奏利国的事情,多被采纳。各郡界内多由公家设置水碓,堵塞水流,反而成为灾害,刘颂上表请求拆毁这些水碓,百姓获得了便利。不久,刘颂因为母亲去世而离职。丧期满后,刘颂任淮南相。在任期间,为人严肃,很有政绩。过去修筑芍陂,一年动用数万人,豪强趁机侵吞兼并土地,孤弱贫困的人失去了田地,刘颂让老幼一齐努力,按照功劳分地,百姓都歌颂他平正仁惠。
元康初年,刘颂跟随淮南王司马允到朝廷。正遇上诛杀杨骏,刘颂驻兵守卫宫殿,当天夜里,皇帝下诏任命刘颂为三公尚书。(刘颂)又上书议论律令方面的事情,受到当时舆论的称赞。很久以后,刘颂转任吏部尚书,设立考核官员的九班制度,想使百官任职很少改任,以便考查他们是否有能力,明确对他们的赏罚。当时,郭、贾两家把持朝政,做官的想迅速得到升迁,这一制度最终没有施行。
等到赵王司马伦杀害了张华,刘颂哭到很悲痛。他听说张华的儿子逃脱了,高兴地说:“茂先,你还有后呀!”司马伦的党羽张林听说了此事,大怒,但惧怕刘颂会主持正义因而不能暗害张华的儿子。孙秀等人推崇司马伦的功绩,奏请给他加九锡,百官不敢提出异议,唯有刘颂说:“过去汉帝给魏武帝(曹操)加九锡,魏帝给晋太祖(司马昭)加九锡,都是当时的特殊运用,不能当通例推行。给赵王加九锡的建议,请不要施行。”张林对此愤怒不已,认为刘颂是张华的党羽,将要杀他。孙秀说:“杀了张华、裴颁已经伤了人望,不能再杀了刘颂。”张林才罢手。于是,任命刘颂为光禄大夫,让别人从他门前过都必须下马。不久刘颂病逝,皇帝派人去吊唁祭祀,赐给他二十万钱、一套朝服,赠谥号为贞。
当初,刘颂把女儿嫁给临淮人陈矫,陈矫本是刘家的后代,与刘颂是近亲,由他姑姑家收养,改姓陈。保守正直的本家友人规劝刘颂,刘颂说:“舜以后姚、虞、陈、田本是同宗,而世世通婚,礼法与刑律都不禁止。现在我家这件事也是一样的道理,通婚是可以的。”
史臣说:子雅年轻时就在朝为官看,竭尽忠诚努力为国。到元康年间,乱臣贼子把持朝政,朝廷上下震惊恐惧。刘颂在这时,仍忠直不屈,痛哭张公之无罪,拒绝给赵王加九锡,即使古代的耿直名臣,谁又能超过他呢?
本篇内容由国学启蒙网 yebeta.com 为您整理。如果觉得文章对您学习考试有帮助,欢迎把国学启蒙网推荐给更多的古文学习爱好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