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奎,字长文,潍州北海人”古文阅读标准答案及原文译文解析,是由国学启蒙网从海量的中小学考试试题中精选而来,为广大师生和古文爱好者提供标准答案和翻译解析。以下为正文内容。
吴奎,字长文,潍州北海人。性强记,于书无所不读。举《五经》,至大理丞,监京东排岸。庆历宿卫之变,奎上疏曰:“涉春以来,连阴不解。今卫士之变,起于肘腋,流传四方,惊骇群听。闻皇城司官六人,其五已受责,独杨怀敏尚留。人谓陛下私近幸而屈公法,且获贼之际,传令勿杀,而左右辄屠之。此必其党欲以灭口,不然,何以不奉诏?”遂乞召对面论,仁宗深器之。
入为右司谏,改起居舍人,同知谏院。每进言,惟劝帝禁束左右奸幸。奎劾开封府尹魏瓘,出瓘越州。彭思永论事,诏诘所从受。奎言:“御史法许风闻,若穷核主名,则后谁敢来告以事?是自涂其耳目也。”上为罢不问。
至和三年,大水,诏中外言得失。奎上疏曰:“陛下在位三十四年,而储嗣未立。陛下勿听奸人邪谋,以误大事。若仓卒之际,柄有所归,书之史册,为万世叹愤。臣不愿以圣明之资,当危亡之比。此事不宜优游,愿蚤裁定。”帝感其言,拜翰林学士,权开封府。
奎达于从政,应事敏捷,吏不敢欺。富人孙氏辜榷①财利,负其息者,至评取②物产及妇女。奎发孙宿恶,徙其兄弟于淮、闽,豪猾畏敛。治平中,丁父忧,居丧毁瘠,庐于墓侧,岁时洁严祭祀,不为浮屠事③。
神宗初立,奎适终制,以故职还朝。逾月,参知政事。时已召王安石,辞不至。奎曰:“臣尝与安石同领群牧,见其护短自用,所为迂阔。万一用之,必紊乱纲纪。”乃命知江宁。
御史中丞王陶,以论文德不押班事④诋韩琦,奎状其过。诏除陶翰林学士,奎执不可。陶又疏奎阿附。陶既出,奎亦以资政殿大学士知青州。司马光谏曰:“奎名望清重,今为陶绌奎,恐大臣皆不自安,各求引去。陛下新即位,于四方观听非宜。”帝乃召奎归中书。及琦罢相,竟出知青州。明年薨,年五十八。赠兵部尚书,谥曰文肃。
(节选自《宋史·列传第七十五》)
【注】 ①辜榷,垄断。②评取:评,凭,仗势;取,拿走,抢走。③浮屠事,佛教礼仪。④文德不押班事:文德殿,皇帝主要政务活动场所;押班,百官朝会时领班,管理百官朝会位次。唐制,以监察御史二人任其事。宋制,由参知政事、宰相分日押班。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陛下私近幸而屈公法 私:偏爱
B.此事不宜优游 优游:犹豫。
C.奎适终制 适:刚好。
D.今为陶绌奎 绌:通“黜”,揭发……短处。
5、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表现吴奎“忠君而谏”的一组是( )2分
①陛下私近幸而屈公法 ②惟劝帝禁束左右奸幸 ③岁时洁严祭祀,不为浮屠事 ④万一用之,必紊乱纲纪 ⑤诏除陶翰林学士,奎执不可 ⑥恐人臣皆不自安,各求引去
A.①④⑥ B.①③⑥ C.②③⑤ D.②④⑤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吴奎博览群书,通过科考担任了大理寺丞,并在庆历年间御前侍卫兵变时,向仁宗皇帝上书解读了引起兵变的天气征兆,皇帝对此深信不疑,因此非常器重他。
B.开封府尹被吴奎弹劾后就被外调到越州,皇帝也想知道有关举报信息的来源,却被吴奎拒绝了,理由就是如果查到报信人的名字恐怕再没有人敢提供举报信息了。
C.至和三年的时候,皇帝想了解朝廷内外的意见,此时吴奎提出不能因为确定皇太子的事而影响到君主的圣明资质。
D.虽然经过司马光的劝谏,吴奎没有立刻被皇帝外调到青州,可最终还是因韩琦被免去相位而出任青州。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若仓卒之际,柄有所归,书之史册,为万世叹愤。
(2)臣尝与安石同领群牧,见其护短自用,所为迂阔。
参考答案
4、答案 D 解析 绌,通“黜”,贬谪。
5、答案 D解析 ①不是吴奎的话;③是守孝时候的事情;⑥司马光的话。
6、答案 A 解析 A项“对此深信不疑”不当,因为仁宗还为此召集面议了。
7、答案 (1)如果在匆忙急促(仓猝)的时候,大权旁落,记录在史册上,被万代后人叹惜愤恨。
(2)我曾与王安石一起兼任州郡长官(领管州郡,或是:同时担任牧守),看到他常为自己的错误辩护,而且自以为是,所做的事情迂腐而不切合实际。
【参考译文】
吴奎,字长文,潍州北海人。记忆力强,博览群书。通过《五经》科贡举考试,官至大理寺丞,监管京东排岸司的工作。仁宗庆历年间御前侍卫政变后,吴奎上书说:“开春以来,阴雨连绵,气候反常。如今的兵变,发生在重要部门,流传到四面八方,让所有人惊骇不已。听说皇城司官六人中已处罚五人,只有杨怀敏还留用。人们说皇上任人唯亲,以情枉法。活捉反贼后,您下令留活口,可有人擅自杀掉了他们。这些人必然是反贼的同党想要灭口,否则,为什么不听从皇命?”于是请求仁宗召见面议,深受仁宗器重。
后调回京城任右司谏,又改任起居舍人、同知谏院(专给皇上提建议)。每次极言进谏,都是劝仁宗约束近侍佞媚拍马之辈。吴奎于是上书弹劾开封府尹魏瓘,结果魏瓘被调到越州。彭思永论事时,仁宗追问其中一些消息来源,吴奎代答说:“按照法律,御史有权保护其消息的来源,如果追问告密之人,那以后还有谁敢为我们提供情况?这岂不是自己遮掩自己的耳目吗?”仁宗于是不再追问了。
至和三年,天下大闹水灾,诏令朝野议论朝政得失。吴奎上书说:“皇上在位三十四年了,还未确定皇位继承人。皇上不要听小人的鬼话,误了大事。如果在匆忙急促的时候,大权旁落,记录在史册上,也为万代后人所叹惜愤恨。我不愿意皇上以如此贤明的资质而抵挡危险存亡的较量(遇到不测)。这件事不能犹豫,希望您早日决定。”皇帝被他的话感动了,授他翰林学士一职,管理开封府。
吴奎通晓从政之道,遇事灵敏迅速,下吏不敢欺瞒。富人孙氏垄断了财务,有亏欠他利息的人,直至被夺家产、妻女。吴奎收集了孙氏的历年罪恶,发配孙氏兄弟到淮、闽,有声势的不法之徒从此害怕、收敛了。英宗治平年间,赶上父亲离世,悲痛伤身,在墓旁搭棚守墓,逢年过节时以洁净、庄严地祭奠,不举行佛教礼仪。
神宗刚即位时,吴奎刚守满孝,官复原职。一月后,升任参知政事。当时神宗已经召见王安石,王安石推辞不来。吴奎说:“我曾与王安石一起兼任州郡长官(领管州郡,或是:同时担任牧守),看到他常为自己的错误辩护,而且自以为是,所做之事迂腐不切合实际。万一重用他,必然扰乱朝纲。”于是命王安石任江宁知府。
御史中丞王陶,因为韩琦不去文德殿押班而诋毁韩琦,吴奎陈述王陶的过失。皇上下令改任王陶为翰林学士,吴奎仍坚决说不可以,王陶又上奏吴奎迎合依附韩琦。王陶被调出京城后,吴奎也以资政殿大学士的身份任青州知州。司马光劝皇帝说:“吴奎名望清正显重,现在因为王陶而贬谪吴奎,恐怕大臣们会感到不安,都要求辞官。皇上刚即位,这样做对于天下的议论不合适。”神宗于是召回吴奎去中书省任职。等到韩琦罢相后,吴奎最终出任青州知州。第二年逝世,享年五十八岁。被追认为兵部尚书,谥号文肃。
本篇内容由国学启蒙网 yebeta.com 为您整理。如果觉得文章对您学习考试有帮助,欢迎把国学启蒙网推荐给更多的古文学习爱好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