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伯行,字孝先”古文阅读标准答案解析及译文解析

“张伯行,字孝先”古文阅读标准答案解析及译文解析,是由国学启蒙网从海量的中小学考试试题中精选而来,为广大师生和古文爱好者提供标准答案和翻译解析。以下为正文内容。

张伯行,字孝先,河南仪封人。康熙二十四年进士,考授内阁中书,改中书科中书。
四十八年,调江苏巡抚,赈淮、扬、徐三府饥。会布政使宜思恭以司库亏空为总督噶礼劾罢,上遣尚书张鹏翮按治。陈鹏年以苏州知府署布政使,议司库亏三十四万,分扣官俸役食抵补,伯行咨噶礼会题,不应。伯行疏上闻,上命鹏翮并按。别疏陈噶礼异议状,上谕廷臣曰:“览伯行此疏知与噶礼不和为人臣者当以国事为重朕综理机务垂五十年未尝令一人得逞其私此疏宜置不问。”伯行寻乞病,上不许。鹏翮请责前任巡抚于准及思恭偿十六万,馀以官俸役食抵补。上曰:“江南亏空钱粮,非官吏侵蚀。朕南巡时,督抚肆意挪用而不敢言。若责新任官补偿,朕心实有不忍。”命察明南巡时用款具奏。伯行又疏奏各府州县无著钱粮十万八千,上命并予豁免。
噶礼贪横,伯行与之迕。五十年,江南乡试副考官赵晋交通关节,榜发,士论哗然,舆财神入学宫。伯行疏上其事,正考官左必蕃亦以实闻,命尚书张鹏翮、侍郎赫寿按治,伯行与噶礼会鞫,得举人吴泌、程光奎通贿状,词连噶礼。伯行请解噶礼任付严审,噶礼不自安,亦摭伯行七罪讦奏。上命俱解任,鹏翮等寻奏晋与泌、光奎通贿俱实,拟罪如律;噶礼交通事诬,伯行应夺官。上曰:“伯行居官清正,天下所知。噶礼才虽有馀而喜生事,无清正名。此议是非颠倒,命九卿、詹事、科道再议。”明日,召九卿等谕曰:“伯行居官清廉,噶礼操守朕不能信。若无伯行,则江南必受其朘削几半矣。此互参一案,初遣官往审,为噶礼所制,致不能得其情;再遣官往审,与前无异。尔等能体朕保全清官之意,使正人无所疑惧,则海宇升平矣。”遂夺噶礼官,命伯行复任。
伯行方成进士,归构精舍於南郊,陈书数千卷纵观之,及小学、近思录,程、朱语类,曰:“入圣门庭在是矣。”尽发濂、洛、关、闽诸大儒之书,口诵手抄者七年。始赴官,尝曰:“千圣之学,括于一敬,故学莫先于主敬。”因自号曰敬庵。
(《清史稿》卷二六五)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览伯行/此疏知与噶礼不和/为人臣者/当以国事为重/朕综理机务垂五十年/未尝令一人得逞其私/此疏宜置不问
B.览伯行此疏/知与噶礼不和/为人臣者当以国事为重/朕综理机务/垂五十年未尝/令一人得逞其私/此疏宜置不问
C.览伯行此疏/知与噶礼不和/为人臣者/当以国事为重/朕综理机务垂五十年/未尝令一人得逞其私/此疏宜置不问
D.览伯行此疏/知与噶礼不和/为人臣者/当以国事为重/朕综理机务垂五十年/未尝令一人得逞/其私此疏宜置不问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巡抚是中国明清时地方军政大员之一。清代巡抚主管一省军政、民政。以“巡行天下,抚军按民”而名。布政使为巡抚的僚属。
B.“署”在文章中意思为代理或暂任、试任某一官职。“调”的意思为调动、调任。“改”的意思为“改任”。
C.乡试,中国古代科举考试之一。明代正式科举考试分为乡试、会试、殿试三级。乡试每三年一次在各省省城举行的考试。考中者称“贡士”。
D.尚书,是中国封建时代的政府高官名称。在清朝,六部和理藩院等部门的主官称为尚书。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张伯行,康熙二十四年进士,他学宗“程朱”,积极传播程朱理学;他居官清正廉明,深得康熙皇帝称赞。
B.张伯行任江苏巡抚时,因布政司库存亏空,代理布政使职务的陈鹏年建议分别扣除官员的俸银及使用差役的费用来抵补,张伯行亲自上疏奏明此事。
C.江南乡试的副考官赵晋暗中交接考生,接受贿赂。张伯行和正考官左必蕃上疏奏明这件事,并请求解除噶礼的职务。
D.因江南乡试一事,噶礼和张伯行均被解职。而康熙帝认为伯行居官清正廉洁,噶礼的操行我不能相信,于是夺去噶礼的官位,命张伯行复职。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会布政使宜思恭以司库亏空为总督噶礼劾罢,上遣尚书张鹏翮按治。
(2)始赴官,尝曰:“千圣之学,括于一敬,故学莫先于主敬。”

参考答案
10、C(加标点后:览伯行此疏,知与噶礼不和。为人臣者,当以国事为重。朕综理机务垂五十年,未尝令一人得逞其私。此疏宜置不问。)
11、C(“乡试,考中者称‘贡士’”错,考中者称“举人”,会试考中者称“贡士”。)
12、C(“张伯行和正考官左必蕃上疏奏明这件事”错,是张伯行上疏奏明这件事,正考官左必蕃也把实际情况上报。“请求解除噶礼的职务”的是张伯行。)
13、(1)适逢布政使宜思恭因布政司库存亏空被总督噶礼弹劾罢免,皇上派尚书张鹏翮查处。(“为总督噶礼劾罢”被动句,“为”表被动。)
(2)(张伯行)最初任官时曾说:“圣人们的学问,概括为一个‘敬’字,所以学习没有比掌握敬更重要的。”(这句话的最前面的主语“张伯行”省略了,译时需补出来。“故学莫先于主敬”是一个状语后置句,“于主敬”介词结构作状语,译时应移到“先”的前面,“故学莫于主敬先”。“先”重视的意思。)

参考译文
张伯行,字孝先,河南仪封人,康熙二十四年进士。后经考选,授内阁中书,又改任中书科中书。
四十八年,张伯行调任江苏巡抚,救济淮安、扬州、徐州三府的灾荒。适逢布政使宜思恭因布政司库存亏空被总督噶礼弹劾罢免,皇上派尚书张鹏翮查处。陈鹏年以苏州知府的身份代理布政使职务,建议布政司库所亏空的三十四万,以分别扣除官员的俸银及使用差役的费用来抵补。张伯行行文噶礼要求联名上疏,没有被答应。张伯行便自己上疏,皇上得知后命张鹏翮一并调查。张伯行另外又上疏说明了噶礼的不同意见。皇上对廷臣说:“看了张伯行的这个上疏,知道他与噶礼不和。作为臣子,应该以国事为重。我办理机务将近五十年,未曾让一个人施展他的私欲。这个上疏应当放置不予理睬。”不久,张伯行以身体多病为由提出辞官,皇上没有允许。张鹏翮请求责成张伯行的前任巡抚于准及直思恭赔偿十六万,其余用官员俸银及使用差役的费用来抵补。皇上说:“江南亏空钱粮,并不是因为官吏侵吞。我南巡时,总督、巡抚随意挪用公款而下级官吏不敢议论。如果责成新任官吏来补偿,我实在于心不忍,”于是让查明南巡时用款情况上报。张伯行又上疏,奏明各府州县现无着落的钱粮十万八千,皇上命令一律免于赔偿。
噶礼贪婪横行,张伯行与他相反。康熙五十年,江南乡试的副考官赵晋暗中交接考生,接受贿赂。发榜以后,读书人议论喧哗,抬着财神进入学宫。张伯行上疏奏明这件事,正考官左必蕃也把实际情况上报。皇上命尚书张鹏翮、侍郎赫寿查处,张伯行与噶礼会审。后得到举人吴泌、程光奎暗中贿赂的情况,供词中牵连噶礼,张伯行请求解除噶礼的职务,交有关部门严肃审理。噶礼心中不安,也找出张伯行的所谓七条罪状上奏。皇上命二人都解职。张鹏翮等不久奏报:赵晋与吴泌、程光奎行贿受贿事均属实,应按刑律治罪;噶礼暗中受贿事属诬告,张伯行应撤职。皇上说:“伯行任官清正,这是天下所了解的。噶礼才干虽有余,但喜好无事生非,并没有清正的名声,这个意见是非颠倒。”于是,命九卿、詹事、科道官再议。第二天,召九卿等说:“伯行居官清正廉洁,噶礼的操行我不能相信,如果没有张伯行,那么江南必然受到他的盘剥,大概要达到一半地区。这次二人互相参奏的案子,起初派官去审理,被噶礼阻挠,以致不能得到其中的真实情况;再派官去审理,与前面的意见没有区别。你们应能体会我保全清官的心意,要使正直的人没有什么疑虑和恐惧,那么天下将会出现安定的局面。”于是夺去噶礼的官位,命张伯行复职。
张伯行刚成进士时,回家乡南郊建造了一座精制的房屋,摆上了数千卷书以供纵情观览,看到《小学》、《近思录》,以及程、朱的《语类》,说:“进入圣人的门庭在这里呀!”他曾全力找到宋代理学四大学派周敦颐、程颢、程颐、张载、朱熹各位大儒的书,一边诵读一边抄录,前后共七年。最初任官时曾说:“圣人们的学问,概括为一个‘敬’字,所以学习没有比掌握敬更重要的。”因此他自号为“敬庵”。

本篇内容由国学启蒙网 yebeta.com 为您整理。如果觉得文章对您学习考试有帮助,欢迎把国学启蒙网推荐给更多的古文学习爱好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