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阳修《大理寺丞狄君墓志铭》古文阅读标准答案及原文译文解析,是由国学启蒙网从海量的中小学考试试题中精选而来,为广大师生和古文爱好者提供标准答案和翻译解析。以下为正文内容。
大理寺丞狄君墓志铭
欧阳修
距长沙县西三十里,有墓曰狄君之墓者,乃予所记谷城狄君栗者也。始君居谷城,有善政,及其亡也,其子遵谊泣而请。呜呼!予哀狄君者,其寿止于五十有六,其官止于一卿丞。盖其生也以不知于世,若其殁而又无传,则后世遂将泯没,而为善者何以劝焉?此予之所欲铭也。
君字仲庄,世为长沙人。幼孤,事母,乡里称其孝。好学自立,年四十始用其兄棐荫,补英州真阳主簿,再调安州应城尉,能使其县终君之去无一人为盗。荐者称其材任治民,乃迁谷城令。汉旁之民,惟邓、谷为富县,尚书铨吏常邀厚赂以售贪令,故省中私语,以一二数之,惜为奇货,而二邑之民未尝得廉吏,其豪猾习以赇贿污令而为自恣。至君一切以法绳之,奸民、大吏不便君之政者,往往诉于其上,虽按覆,率不能夺君所为。其州所下文符,有不如理,必辄封还。州吏亦切齿,求君过失不可得,君益不为之屈。其后民有讼田而君误断者,诉之,君坐被劾。已而县籍强壮为兵,有告讼田之民隐丁以规避者,君笑曰:“是尝诉我者,彼冤民能自伸,此令之所欲也,吾岂挟此而报以罪邪?”因置之不问,县民由是知君为爱我。是岁,县民数万聚邑中,会秋,大雨霖,米踊贵绝粒,君发常平仓赈之。有司劾君擅发仓廪,君即具伏,事闻,朝廷亦原之。又为其民正其税籍之失,而使得岁免破产之患。逾年,政大洽,乃修孔子庙,作礼器,与其邑人春秋释奠而兴于学。时予为乾德令,尝至其县,与其民言,皆曰:“吾邑不幸,有生而未识廉吏者,而长老之名所记,才一人,而继之者今君也。”问其一人者,曰:“张及也。”推及之岁至于君,盖三十余年,是谓一世矣。呜呼!使民更一世而始得一良令,吏其可不慎择乎?君其可不惜其殁乎?其政之善者可遗而不录乎?
君用谷城之绩,迁大理寺丞,知新州,至则丁母郑氏忧。服除,赴京师,道病,卒于宿州。
(选自《文忠集》,有删节)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 )
A.诉之,君坐被劾
改河东转运使,赐紫衣金鱼,坐小法,知光州(《刑部郎中致仕王公墓志铭》)
B.已而县籍强壮为兵
籍吏民,封府库,以待将军(《史记•鸿门宴》)
C.有司劾君擅发仓廪
有贤士大夫发五十金(《五人墓碑记》)
D.而长老之名所记,才一人
悲夫宝玉而题之以石,贞士而名之以诳(《韩非子•和氏璧》)
2.下列句子中,全都能直接表现狄栗爱民的一组是 ( )
①往往诉于其上 ②君益不为之屈 ③彼冤民能自伸,此令之所欲也
④因置之不问 ⑤君发常平仓赈之 ⑥又为其民正其税籍之失
A.①②⑥ B.①③④ C.②④⑤ D.③⑤⑥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作者为狄栗写作墓志铭,不仅是因为狄栗儿子的请托,更是为了让后人了解狄栗,并从其生前为官的德政中受到鼓励,积极为善。
B.狄栗四十岁才因哥哥的功劳踏入仕途,不过,他颇有吏才,在他升任谷城令后,他曾治理过的安州应城县仍没有一个百姓做盗贼。
C.狄栗所处的时代,尚书省的官员在选拔官吏时,常常为了一己之私而卖官,以致富甲一方的邓、谷二县的百姓很少遇到清廉的官吏。
D.狄栗在谷城县县令任上,修建孔子庙,制作祭器,与百姓在春、秋两季祭奠孔子,大兴学习之风,后因政绩显著,升为大理寺丞。
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虽按覆,率不能夺君所为。
⑵会秋,大雨霖,米踊贵绝粒,君发常平仓赈之。
⑶使民更一世而始得一良令,吏其可不慎择乎?
参考答案:
1.参考答案:D(名:称说)
2.参考答案:D
3.参考答案:B(对文中“终君之去无一人为盗”的理解有误。应城县百姓无一做盗贼,是狄栗担任应城县尉一职任上事。)
4.(1)参考答案:即使(上级)来核实,(也)都不能让狄栗改变他的做法。
补充答案:以“按覆”“率”“夺”作为三个得分点。“按覆”译为“核实”或“审查核实”;“率”译为“都、全都、一概”;“夺”译为“改变”。
(2)正值秋天,下大雨,米价上涨,变得昂贵,(随后)断了供应,狄君打开常平仓库救济百姓。
(3)参考答案:让老百姓经历了一世(或:三十多年)才得到一位好的县令,官吏怎能不慎重地选拔呢?(“使”、“更”“其可……乎”)
补充答案:“其……乎”亦可译为“难道……吗”。
参考译文:
距离长沙县西边三十里的地方,有一座坟墓,为狄君之墓,(狄君)就是我所记载的谷城狄栗。起初,狄栗居住在谷城,有好的政绩,等到他去世之后,他的儿子狄遵谊哭着请求我(为他的父亲撰写墓志铭)。唉!我对狄君的死很伤心,他的寿命只有五十六年,他的官职只是一个卿丞。他生前不为世人所熟知,如果他死后又没有传记,那么后世就会将他忘记,(如果这样)为善的人凭什么受到鼓舞呢?这就是我要为他撰写墓志铭的原因。
狄栗,字仲庄,世代都是长沙人。小时候父亲就死了,(他)侍奉母亲,乡里人都称赞他孝顺。(他)热爱学习,生活自立,四十岁时才因为哥哥狄棐的功绩,补任英州真阳主簿,后调任安州应城尉,能让该县在他离开之前没有一人做盗贼,推荐他的人称赞他的才能能够担当治理百姓的重任,于是升为谷城令。(生活在)汉水流域的百姓,只有邓县、谷城县是富县,尚书省(的官员)在选拔官吏的时候,为了谋取丰厚的财物常常把一些职位卖给贪腐的县令,因此尚书省的官员私下商议,把邓、谷城二县官吏职位的价格排在一二位,像奇货一样来惜售,因而这两个县的百姓不曾遇到过廉洁的官吏,而那些有声势的不法之徒就用贿赂的手段来收买县令,进而胡作非为。狄栗上任后,一律依法惩治他们,认为狄君的做法不利自己的奸民、大吏,常常向狄君的上级告状,即使(上级)来核实,(也)都不能让狄栗改变他的做法。州里下发的文件,有不合事理的,(狄君)一定封好退回。州吏也很痛恨(他),(千方百计)寻找狄君的过错,但始终未能如愿,狄君更加不会因此而屈服。后来,有一个老百姓为田地打官司,狄君误判,(该百姓)控告他,狄君因此而遭到弹劾。不久,县里征召强壮的人入伍,有人揭发因田地打官司的那个百姓隐瞒自己的强壮来逃避兵役,狄君笑着说:“这是曾经控告我的那个人,他有冤情能够为自己申雪,这正是县令所希望的,我怎么能借他逃避兵役这件事来报复他让他获罪呢?”于是搁置了这份告发而不追究。谷城县的百姓从这件事上认识到狄君是爱民的。这一年,县里的几万百姓聚集在县城,正值秋天,下大雨,米价上涨,变得昂贵,(随后)断了供应,狄君打开常平仓库救济百姓。官吏弹劾狄君擅自打开粮库,狄君当即立具承认(注:具伏=具服,此为“立具承认”的意思),这件事上奏到朝廷,朝廷也原谅了他。(狄君)又替百姓纠正征税簿册上的错误,而让他们免除了当年破产的忧患。过了一年,政治非常和谐,狄栗就修建孔子庙,制作祭器,与百姓在春、秋两季陈设酒食祭奠孔子(注:古代尊称孔子为“大成至圣先师”),大兴学习之风。当时我担任乾德县令,曾经到他所管辖的县,跟他的百姓交谈,(百姓)都说:“我县很不幸运,我们生下来就没见过清廉的官吏,年长的人称说他们记得的(此指“清廉的官吏”)只有一人,接下来的就是现在的县令了。”问他那个人(是谁),说:“张及。”推算张及(离任)的那一年到狄君,大概已有三十多年,这是一世了。唉!让老百姓经历了一世(或:三十多年)才得到一位好的县令,官吏怎能不慎重地选拔呢?您又怎能不痛惜狄君的死呢?狄君好的政绩(又)怎能遗忘而不记录下来呢?
狄栗因为(治理)谷城的政绩,升为大理寺丞,掌管新州,到任就遇上母亲去世。守丧期满,赴京城,在路上得病,死在宿州。
本篇内容由国学启蒙网 yebeta.com 为您整理。如果觉得文章对您学习考试有帮助,欢迎把国学启蒙网推荐给更多的古文学习爱好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