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赏诗歌语言类题解答方法步骤与试题练习解答

鉴赏诗歌语言类题解答方法步骤与试题练习解答,是由国学启蒙网从海量的中小学考试试题中精选而来,为广大师生和诗词爱好者提供标准答案和翻译解析。以下为正文内容。

分析语言特色
提问方式:这首诗在语言上有何特色?
提问变体:请分析这首诗的语言风格。谈谈此诗的语言艺术。
应答分析:这种题型不是要求揣摩个别字词运用的巧妙,而是要品味整首诗表现出来的语言风格。一般可表述为:清新自然、朴实无华、华美绚丽、明白晓畅、多用口语、委婉含蓄、雄浑豪放、笔调婉约、简练生动,有节奏感、有音乐美、有艺术感染力等。
诗歌语言风格方面的常识:
①雄浑:雄浑指力的至大至刚,气的浑厚磅礴。其特点是:骨力挺健,气壮山河,气呑宇宙,气度豁达,气慨恢宏,气宇轩昂,气势浩瀚,气魄雄伟。
如:秦时明月汉时关 。(王昌龄《出塞》);黄河远上白云间。(王之涣《出塞》);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孟浩然《临洞庭》);
②豪放:豪迈奔放,谓之豪放。情感激荡,格调昂扬;想象奇特,夸张出格;志向高远,襟怀旷达;傲骨嶙峋,狂荡不羁。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李白《将进酒》;白发三千丈,缘愁是个长。 (李白《秋浦歌》)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③沉郁:指情感的浑厚、浓郁、忧愤、蕴藉。“沉则不浮,郁则不薄。”例杜甫之诗的“三吏”、“三别”、《兵车行》、《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④悲慨:触景生情,睹物伤怀,悲壮慷慨,谓之悲慨。
登幽州台歌(陈子昂)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清新其特点是用语新颖,不落俗套。如杜甫《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四句写了四种景色,有动景,有静景,有近景,有远景,有实景,有虚景,色彩绚丽,语言清新生动。
⑤质朴,其特点是选用确切的字眼直接叙述,全用白描,不加修饰,显得真切深刻,又平易近人。平淡不等于简陋和寒伧,它是用语上的返璞归真,体现了诗人的真功夫,如陶渊明的诗,李煜的词。归园田居(陶渊明)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⑥绚丽,其特点是有富丽的词藻、绚烂的色彩,奇幻的情思。如李商隐的诗。
⑦含蓄,其特点是意在言外,常常不是直接叙述,而是曲曲折折地倾诉,言此而意他,或引而不发,或欲说还休,让读者去体味。
答题步骤:
(1)用一两个词准确点明语言特色。
(2)用诗中有关语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
(3)指出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二.问题探究
【例1】阅读下面的诗,回答问题
春怨金昌绪
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
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
问:请分析此诗的语言特色。
答:此诗语言特点是清新自然,口语化(步骤一),“黄莺儿”是儿化音,显出女子的纯真娇憨。“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用质朴的语言表明了打黄莺是因为它惊扰了自己思念丈夫的美梦(步骤二)。这样非常自然地表现了女子对丈夫的思念之情(步骤三)。

三.限时训练
一.(2005北京卷)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1-2题(7分)
夜游宫  记梦寄师伯浑①
陆游
雪晓清笳乱起,梦游处、不知何地。铁骑无声望似水。想关河:雁门西,青海际。
睡觉寒灯里,漏声断、月斜窗纸。自许封侯在万里,有谁知?鬓虽残,心未死。
注释:①师伯浑,陆游的友人。
1.下列对词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
A.“雪晓清笳乱起”句突出了边地风光特色,也渲染了战争气氛。
B.“想关河”中的“想”是“推测”、“猜想”的意思。
C.“雁门西,青海际”两句,代指宋金对峙的前线地区。
D.“漏声断”中“断”,是断断续续的意思。
2.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    ]
A.“铁骑无声望似水”句,形象地描绘了军队阵容的整肃与声势的浩大。
B.词的上片写梦境,下片写梦醒后的情境和感想,衔接自然,结构紧凑。
C.“清笳乱起”和“铁骑无声”一动一静,以动衬静,手法巧妙。
D.作者通过“雪晓”、“寒灯”“漏断”、“月斜”等意象,写出了清冷的意境。
【答案:①D  ②C 】
2.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2008年高考重庆卷)
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
王观
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欲问行人去那边?眉眼盈盈处。
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
问:宋人王灼《碧鸡漫志》评王观词是“新丽处与轻狂处皆足惊人”。这首词“新丽”的特点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请作简要分析。
                                                                                                                                             
                                                                             
【解析】该题考查对诗歌语言的分析,考查点是诗歌的语言特色。分析诗歌的语言特色要着眼全诗,尤其是要抓住诗中的典型词语。这是一首浸润着真挚感情的送别词,词人把清澈的水流喻为美人的眼波,把青黛的山峦喻为美人的眉峰,足见山水美丽可爱,用语清丽戏谑。“春归”让人满怀伤春之愁,“人归”再添别恨,而“千万和春住”寄寓了对朋友真诚、美好的祝愿。这里的“春”不仅是季节方面的,还是人事方面的。所谓人事方面的“春”,便是与家人团聚,是家庭生活中的“春”。语带双关,聪明俏皮。
【参考答案】以美人的眉眼来描写山水的清秀;又想象送走的美丽春光和友人在江南同住。把山水景物写得清新秀丽如佳人。

四.拓展延伸
概括特色要抓住关键词语
不同类的诗歌呈现出不同的语言特色。诗人在长期的创作中逐渐形成自己独特的语言风格,如杜甫的沉郁顿挫、李白的豪迈飘逸、高适的悲壮苍凉、李商隐的隐晦朦胧、温庭筠的绮丽香艳等。命题形式为概括诗歌的语言特色,或指出诗歌的语言特色要求评析。这类试题不是要求揣摩个别字词运用的巧妙,而是要抓住关键词语品味整首诗呈现出的语言特点,用来答题的词有:清新自然、朴实无华、华美绚丽、明白晓畅、委婉含蓄、雄浑豪放、笔调婉约、简练生动等,但不能简单孤立地用这样的词语来回答。一般为用一两个词点明语言特色,用相关语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还可以指出表现感情、主旨的作用。如金昌绪的《春怨》:“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这首诗的语言特色清新自然,口语化。儿化音“黄莺儿”显出女子的纯真娇憨,后两句用质朴的语言表明打黄莺是因为它惊扰了思念丈夫的美梦。该诗非常自然地表现出女子对丈夫的思念之情。

五.课时作业
1.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鹊桥仙·夜闻杜鹃
陆游
茅檐人静,蓬窗灯暗,春晚连江风雨。林莺巢燕总无声,但月夜常啼杜宇。
催成清泪,惊残①孤梦,又拣深枝飞去。故山②犹自不堪听,况半世飘然羁旅。
  【注】①惊残:惊醒。②故山:即家乡。
(1)       试对“茅檐人静,蓬窗灯暗,春晚连江风雨”的景象描绘作简要分析。                                               
(2)“故山犹自不堪听,况半世飘然羁旅”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1)借“茅檐”、“蓬窗”、“风雨”及“人静”、“灯暗”,描绘了春晚寂静、昏暗、风雨凄迷的景象,为“杜宇”的出场作铺垫。
(2)表达了词人岁月蹉跎、英雄老却、事业无成的无限感慨和悲叹。

2.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下面问题。
邯郸冬至 夜思家
作者:白居易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注释】①冬至:冬至日,二十四节气之一,唐朝时是一个重要节日。②驿:驿站,古代供传递政府文书的人、出差的官员中途歇息的地方。③远行人:指诗人自己。
(1)简析"抱膝灯前影伴身"一句,并说出作者当时怀有一种什么样的心情。                                                                  
(2)作者是怎样写“思家”的?语言上又有什么特点?
                                                                
答案:
(1)“抱膝”二字生动地勾画出作者默默呆坐的神态,用“灯前”自然引出“影”,而“伴”字又将“影”和“身”联系起来,抱膝枯坐的“影”陪伴抱膝枯坐的“身”,显得形影相吊。这充分反映出作者思家时的一种孤寂心情。
(2)①作者主要通过一幅想像的画面,即冬至夜深时分,家人还围坐在灯前,谈论着自己这个远行之人,以此来表现“思家”的。(想向1分,画面描绘2分)
②诗的语言朴实无华。(平易通俗)(意思答对即可)

本篇内容由国学启蒙网 yebeta.com 为您整理。如果觉得文章对您学习考试有帮助,欢迎把国学启蒙网推荐给更多的古文学习爱好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