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元干《浣溪沙·山绕平湖波撼城》诗词阅读标准答案及赏析

张元干《浣溪沙·山绕平湖波撼城》诗词阅读标准答案及赏析,是由国学启蒙网从海量的中小学考试试题中精选而来,为广大师生和诗词爱好者提供标准答案和翻译解析。以下为正文内容。

浣溪沙
张元干
山绕平湖波撼城,湖光倒影浸山青,水晶楼下欲三更。
雾柳暗时云度月,露荷翻处水流萤,萧萧②散发到天明。

【注释】①张元干(1091年~约1161年),字仲宗,号芦川居士、真隐山人,晚年自称芦川老隐。芦川永福人。坚决抗金,力谏死守。除名削籍后,漫游江浙等地,卒年约七十。②萧萧:花白稀疏的样子。

1.这首词下阕的“露荷翻处水流萤”很巧妙,它巧在哪里?请加以赏析。(5分)
2.这首词抒发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6分)
参考答案
1.①虚实结合,构思巧妙。实写荷、露、流萤等夏夜的景色,将它们联系在一起,虚写晚风和月色,将它们统一在美好的意境中,给人新奇的感受;②想象丰富,意境优美。荷茎在风巾摆动,荷面露珠在滚动,将露珠在月光中晶莹闪动的情景比作流萤,和流萤辉映,想象奇特,意境优美。(答出①的,给3分;答出②的,给2分。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它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以酌情给分。)

2.①这首词既表达了对湖光山色的赞美,又抒发了作者沉浸在自然风光巾的忘返流连的喜爱之情,流露出闲适、洒脱的情怀。②这种情怀中有人生不得志的淡淡的忧伤,和借助美景排遣愁闷的惆怅。词人不仅把几件自然物景——飞云度月,湖光倒影,青山,岸柳和露荷,巧妙地结合成一幅和谐统一的画面,而且更突出景中人领略自然美景时“萧萧散发”等特有的神情,融情人景,情景交融。(答出①②各2分,简要分析给2分。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它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以酌情给分。)对湖光山色的赞美和喜爱之情。流露出一种闲适、潇洒的超脱情怀。(意对即可)

赏析
首句“山绕平湖波撼城”,真实地展现了连绵不断的山势与波涛汹涌的水势。“波撼城”是化用唐孟浩然《临洞庭》诗“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的句意。但他的词情不是从浪涛汹涌的“波撼城”中激发,而是从广阔的水面上出发,特写湖光荡漾、青山绿水的优美景色。“水晶楼下欲三更”,承上进一层写湖光月色相映,意境远,仿佛如杜牧《悲吴王城》诗中所描写的那样“水精波动碎楼台”。这里的“欲三更”,既点出月夜登楼眺望流连忘返,又宛转地表达出作者浸沉于清旷秀丽的大自然之中的情趣。

下片承上继续写景。“雾柳暗时云度月”二句,写词人登楼望去,看见沐浴在月光之中的夏夜景色。

当天上飘动的浮云遮住月亮时,夜雾中的柳树顿时显得暗淡难辨,而水中含露的荷叶,随风轻轻摇曳,水珠闪烁,就好像无数的流萤在不断闪光使人留连往返。

如果说作者在《登垂虹亭二首》诗中所描写的“熠熠流萤火,垂垂饮倒虹。行云吞皎月,飞电扫长空”一样,目的是显现出一种江上风雨欲来的壮观,那么,作者在这里勾勒的是一篇天空浮云遮月,湖光水色清丽而宁静的画面。

最后“萧萧散发到天明”一句,写散要独坐,沉吟至天明的情景。“萧萧”为头发稀疏,如陆游《杂赋》:“觉来忽见天窗日,短发萧萧起自梳。”这首词既写了湖光山色之美,又表达了作者沉浸在自然风光中的忘返流连的感情,流露出一种闲适、潇洒的超脱情怀。全词情景相生,密切相连。词人不仅把几件自然物景——飞云度月,湖光倒影,青山,岸柳和露荷,巧妙地结合成一幅和谐统一的画面,而且更突出景中人领略自然美景的特有的神情。

本篇内容由国学启蒙网 yebeta.com 为您整理。如果觉得文章对您学习考试有帮助,欢迎把国学启蒙网推荐给更多的古文学习爱好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