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况《过山农家》诗词阅读标准答案附赏析

顾况《过山农家》诗词阅读标准答案附赏析,是由国学启蒙网从海量的中小学考试试题中精选而来,为广大师生和诗词爱好者提供标准答案和翻译解析。以下为正文内容。

过山农家
顾况
板桥人渡泉声, 茅檐日午鸡鸣。
莫嗔焙茶烟暗, 却喜晒谷天晴。
注:嗔(chēn):嫌怨。

一:
1.三、四句中写了山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两个劳动场面。
2.作者在这首诗中,写出了山村环境怎样的美?请你作简要赏析。
3.请比较分析一二句中的“泉声”和“鸡鸣”的作用。(3分)
4.三四句刻画了一位怎样的山农形象?请结合具体词句简要分析。(3分)
5.说说这首诗的构思脉络。(4分)
参考答案:
1.焙茶;晒谷
2.示例一:“泉声”的“声”字,写活了泉水,反衬出山间的幽静。短短一句,使人如临其境,如闻其声,仿佛分享到作者步入幽境时那种心旷神怡之情。写出了山村自然环境的清幽之美。
     示例二:“鸡鸣”的“鸣”字,透出了山村农家特有的悠然宁静,把一个远离尘嚣、全家都在劳作中的山农家特有的气氛传达出来了。写出了山村生活环境的宁静、闲适的美。
     示例三:三、四两句从山农请客人不要责怪被烟熏的口吻中,反映了山农的爽直性格和劳动者的本色。用“却喜”二字写出了劳动所带来的喜悦。写出了劳动之美、民风的淳朴之美。(言之成理,意对即可) 

3.“泉声”和“鸡鸣”都是声音,以声衬静,反衬了环境的幽静。(1分) “泉声”突出了山间(自然)的幽静,而“鸡鸣”则充满了世间情味和日常生活气息。(2分)
4.刻画了一位爽直、淳朴、勤劳的山农形象。(1分) “莫嗔”句是山农陪诗人看焙茶时说的致歉语,“却喜”句写山农为天晴而欣喜,流露出劳动者的本色。(2分)
5.按诗人走访的顺序来写。(1分)先写山行途中的景色,再写刚到农家时的情景,最后写山农陪诗人看焙茶和晒谷。(3分)(如答“先写环境,后写人事”,言之成理也可。)

二:
1.诗的前两句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请加以描述。(2分)
    【答案】伴着淙淙的泉水,走过板桥;鸡鸣声声,太阳高高地照在山农家的茅檐上。
2.后两句诗中的“莫嗔”“却喜”,反映出山农怎样的心情?(2分)
    【答案】“莫嗔”写出了山农劝说客人不要嫌怨焙茶烟雾熏蒸的歉意之情;“却喜”写出了山农看到天晴,想到可以晒谷的欣喜之情。

(3)标题的含意是拜访山农,诗中无一“山”字,而“山”却在其中,你从哪个地方能看出“山”的意境?请做简要赏析。
(4)三、四两句是以山农的口吻写的,你认为哪些词语传达了山农的什么性格和感情?(3分)
参考答案:
(3)第一句,是通过“板桥”、“泉声”表现了“山”:既有板桥,下必有溪;溪流有声,其为山溪无疑。
(4)“莫嗔”、“却喜”二字反映了山农的豪爽性格,体现了淳朴的本色。“莫嗔”,即忙不迭地招呼客人不要因焙制山茶有柴烟见怪;同时与“却喜”相对,表现了山农在丰收以后赶晴天晒粮食的喜悦之情。

三:
14.“过山农家”中的“过”的意思是        (1分)  
15.下面选项中对本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泉声”反衬出山的幽静,“鸡鸣”反衬出农家特有的悠然宁静。   
 B.前面两句诗句以景取胜,展现了两幅生动、自然的画面。    
C.后两句诗句语言含蓄质朴,给读者丰富的想象空间。 
D.从山农的口吻中,能表现其淳朴、爽朗的劳动者形象。  
16.本诗作为一首六言绝句,在其词句的组合形式上有明显的特征。请对此加以赏析。(4分) 
 参考答案
14.拜访(1分)(拜访、造访) 
15.C(3分)(含蓄) 
16. 本诗采用意象叠加法,将溪上板桥,人行桥上,耳听雨后泉声组合写出山中如画的风景和特有的幽静,将农家茅舍,雨后初晴,鸡儿闲散鸣叫组合特有的山中农家悠然宁静的氛围,为下句雨后忙碌作铺垫。 
六言绝句在每句中两字一顿,形成二二二结构,上下对句自然形成对偶,整首诗写山农家在雨后天晴由悠闲转为忙碌的情景,显得变化中有工整,自然中有韵律,充分地表达了山农的劳动、收获的喜悦之情。(4分)(手法(物象叠加也可)1分,对仗不给分,效果工整有韵律1分,诗歌内容概括,适当引用诗歌中的意向1分,作者的情感:农家生活的喜悦自然宁静)

四:
(1)这首诗的首句和次句分别描绘了什么景象?分别运用了什么表现表现手法?(4分)
(2)第三四句是绘景还是写人?请作简要分析。(4分)
参考答案
(1)首句截取了山行途中的一景。句中并没有出现“山”字,只写了与山景相关的“板桥与泉声”,写活了泉水,运用了反衬的手法,写出山间的幽静。(2分)次句是写作者穿山跨坡来到农家门前的情景。运用了渲染手法,午间阳光温暖地照耀着,山农家的鸡咯咯地叫,像是在欢迎来客,使深山中的农舍洋溢着世间情味和浓郁的生活气息。(2分)
(2)三四两句是写人,共同表现山农感情的淳朴和性格的爽朗。(1分)作者绘声绘色,由物及人,传神地表现了山农爽直的性格和淳朴的感情,深化了对山农形象的刻画。(2分)也表现出作者行步幽境时的心旷神怡之情,给人以一种美的艺术享受。(1分)


五:
①诗人按行走的顺序,依次摄取了 板桥人渡 、 日午鸡鸣 、 烟暗焙茶 、天晴晒谷 四个镜头。
②全诗表现了江南山乡  焙茶晒谷的劳动  场景,以及山农们 勤劳爽直 的性格和  淳朴 感情。
③诗的格调  明快  ,节奏  轻快  ,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

赏析:
首句“板桥人渡泉声”。诗人首先截取了山行途中特有的景物来描写。诗人走在横跨山溪的木板桥上,板桥下泉声淙淙。“板桥”就是木板做的桥。可以说,每个读者在阅读此诗时,不由得想到温庭筠《商山早行》中的“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诗句,感受到早行的清冷中游子孤独寂寥的心境。而这里虽不是这深秋寒意的季节(我们从诗人的“却喜晒谷天晴”可知),但“板桥”意象却赋予山中小溪应有的特色,从而突出了诗人热爱自然之趣。同时,在写作技巧上,诗人还运用了“以声衬静”的衬托方法,用淙淙泉声来反衬寂静的山涧环境,使之更加幽静,这与“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王籍《入若邪溪》)和“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常建的《题破山寺后禅院》)有异曲同工之妙。还要注意的是这首诗《过山农家》,但诗句中没有一个“山”字,诗人却是运用了“因水而有山”来间接表现“山”。在写“水”来描写了山之幽静,这也许更易于表达诗人所希望的境界,声音更易于进入诗人的心灵,这样,比直接写瘦硬的山来得更为有境界。
第二句“茅檐日午鸡鸣”。这一句较之第一句,在时空上发生了跳跃。第一句也许写的就是诗人清早出发所见,注重了环境描写,也点出人物(“人渡”中的“人”——诗人)。这一句中的“茅檐”照应了诗题中的“农家”,也许是农家特色居处。辛弃疾在《清平乐·村居》中也描写过:“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日午”即指诗人来到农家时的时间——太阳已中午时分。“鸡鸣”即指农家鸡的叫声。这里,诗人抓住了农家 “茅屋”和“鸡叫”来突出深山农舍的特点,同时也通过声音(鸡叫声)来表现农舍应有的气息,营造了浓郁的生活氛围。
第三句“莫嗔焙茶烟暗”,这句则从人物着笔,带出了这一家是以种茶为副业的农家。“嗔”即嫌怨。“焙茶”又称制茶(炒茶) 即用温火烘茶,古代制茶技术。其作用是为了再次清除茶叶中的水分,以便更好地保藏贮存。这里,诗人是站在山农的角度来写的,以农家主人的口吻说的。我们从农家主人的话语中不但感受到了“焙茶烟暗”的劳动场景——焙茶烟暗,也体会到了农家主人质朴、热情的感情。其中“莫嗔”二字,极富情蕴地表现出农家主人爽直的性格。
第四句“却喜晒谷天晴”,这一句和前句连成一气,从两方面来写的。我们都知道,在南方山区,收获季节往往是云多雨盛,说晴就晴,说雨就雨,阴晴变化无常。诗中写农家为天晴而欣喜,是暗示了农家的丰收。其中的“却喜”二字不但呼应“莫嗔”,而且表现出农家对“晒谷天晴”的喜欢。联系上句,诗人通过空间的变化描写,由地到天,不但突出了“焙茶”和“晒谷”,也通过农家主人的语言和心理描写,刻画农家主人感情的质朴和性格爽朗。

总之,顾况《过山农家》按行踪顺序,依次选取了山行途中、到达农舍、参观焙茶和晒谷晴天四个方面来展开,一句一个意思,层次清晰,并由物及人,描写了山中特有的景物,表现出农家人的质朴性格和农家生活的简朴,从而也暗示了诗人对农家生活的喜爱之情。同时,诗歌格调明朗,节奏轻快,具有极高的审美艺术价值。

本篇内容由国学启蒙网 yebeta.com 为您整理。如果觉得文章对您学习考试有帮助,欢迎把国学启蒙网推荐给更多的古文学习爱好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