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诗歌诗词阅读训练试题及标准答案解析,是由国学启蒙网从海量的中小学考试试题中精选而来,为广大师生和诗词爱好者提供标准答案和翻译解析。以下为正文内容。
古代诗歌阅读
(一)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题。
寒 食
王禹偁
今年寒食在商山,山里风光亦可怜。
稚子就花拈蛱蝶,人家依树系秋千。
郊原晓绿初经雨,巷陌春阴乍禁烟。
副使①官闲莫惆怅,酒钱犹有撰碑钱②。
【注】①淳化二年,王禹偁因抗疏获罪,被贬为商州团练副使。②撰碑钱:替别人写墓志铭所得的稿费。
14.“稚子就花拈蛱蝶”一句写得精妙传神,请简要赏析。(5分)
15.全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6分)
【答案】
14.此句描写的是小孩子慢慢靠近花朵轻拈蝴蝶的景象。(2分)其中的“就”字写小孩子为捉蝴蝶而慢慢靠近的动作,“拈”字生动传神地写出了小孩子捉蝴蝶时动作的轻、慢。诗人通过动作描写尽显儿童的天真之态。(3分)
15.全诗表达了作者对山里风光的喜爱,暗含了自己不被重用的惆怅,同时也能洒脱看待的感情。(2分)诗歌前三联描写了小孩子捉蝴蝶,人家系秋千,雨后郊原新绿,巷陌春阴禁火等画面,透露出安静祥和的生活气息;尾联写自己官位清闲,劝解自己不要惆怅,还可用替别人写墓志铭所得的稿费换取酒钱的洒脱之情。(4分)
【解析】
14.【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语言。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技巧点拨】答题步骤:1.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看看该字使用了什么手法。——释含义明手法2.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表现了怎样的景物或怎样的人物特征。——描景象摹情态3.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或在整体上看表达技巧的作用。— —点情景、表感情、谈作用。
15.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鉴赏诗歌思想内容及作者的思想感情的鉴赏能力。解答此类题,要根据诗歌注释、标题、作者以及写作背景,抓住诗歌中的关键词分析作答。组织答案时,要先概括全诗情感,再结合诗句逐点分析。例如本题,从前三联即可看出作者对山里风光的喜爱,暗含了自己不被重用的惆怅,同时也能洒脱看待的感情。
【考点定位】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技巧点拨】鉴赏作者的思想情感的答题思路:(1)抓关键词:指诗中最生动传神的、最能体现作者思想观点和情感态度的词语。这些词往往是“诗眼”。(2)抓关键句:指最能概括诗歌思想内容或感情的句子,一般是抒情性或议论性的句子。这样的语句一般出现在诗歌的结尾。(3)紧扣诗题:不少诗歌的题目对诗歌的内容和诗人情感起着重要的提示作用。(4)抓意象:意象就是含有情感的物象,以诗歌的意象作为切入点来解读作者的情感,往往可以收到令人满意的效果。(5)抓注释:注释一般是对题目、作者、朝代、写作背景等与诗歌内容相关的解释或提示,很多情况下它们对我们的解题起着重要的作用。
(二)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题。(11分)
满江红·中秋寄远
辛弃疾
快上西楼,怕天放、浮云遮月。但唤取、玉纤横管,一声吹裂。
谁做冰壶凉世界,最怜玉斧修时节。问嫦娥、孤令有愁无?应华发。
云液满,琼杯滑。长袖起,清歌咽。叹十常八九,欲磨还缺。
但愿长圆如此夜,人情未必看承别。把从前、离恨总成欢,归时说。
16.此词中的月亮有什么特点?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5分)
17.同是望月怀远,这首词与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何不同?(6分)
【答案】
16.①浮云遮月。作者用“快”“怕”两个动词写出对月亮被浮云遮住的担忧,唤来笛声吹破浮云。②明亮清凉。用冰壶比喻月夜的天地一片清凉洁爽。③中秋月圆。“玉斧修时节”运用典故,表明刚经玉斧修磨过的月亮,又圆又亮。(给分重点在月亮意象的特点,写作技巧对学生来说是难点。1点2分,能答出2点并做简要分析得5分)
17.①苏词认为即使远隔千里也能通过普照世界的明月把彼此分离的人结合在一起。“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从时间和空间的角度表现出对天下离别之人的美好祝愿以及旷达乐观的人生态度。(3分)②辛词以“叹十常八九,欲磨还缺” “人情未必看承别”叹息月亮圆时少、缺时多,情人之间不得如愿长聚的遗憾。结句又化幽怨的情感为对相逢的期待,想象相聚时向情人尽情诉说相思之情。(3分)
【解析】
16.【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技巧点拨】意象,是诗歌当中带有诗人主观情感的客观景象。在诗歌写作和鉴赏中,“意象”有着极其重要的角色和作用,它是诗歌作者托物言志、寄景抒情的主要方式和途径,增强诗歌的表达效果和艺术感染力,构成诗歌优美的意境,同时也给读者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和广阔的想象空间,是在鉴赏诗歌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首要意识,也是开启诗歌艺术之门的一把钥匙。鉴赏古诗离不开意象,意象作为诗人抒怀的一种凭借,渲染气氛,营造意境。寓情于景,情景交融。贯穿全诗,成为线索。
17.试题分析:此题考查鉴赏诗歌思想内容及作者思想感情的能力。作为一道比较鉴赏题,解答时可以根据“叹十常八九,欲磨还缺”“人情未必看承别”“把从前、离恨总成欢,归时说”等词句的大致意思总结本词表达的思想情感,可以总结为希望月圆人团圆以及期待重逢相见的时刻。苏轼的词属于课本所学内容,要充分调动自己的知识储备进行作答,尤其是抓住“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等语句,意思对即可。
【考点定位】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技巧点拨】鉴赏作者的思想情感的答题思路:(1)抓关键词:指诗中最生动传神的、最能体现作者思想观点和情感态度的词语。这些词往往是“诗眼”。(2)抓关键句:指最能概括诗歌思想内容或感情的句子,一般是抒情性或议论性的句子。这样的语句一般出现在诗歌的结尾。(3)紧扣诗题:不少诗歌的题目对诗歌的内容和诗人情感起着重要的提示作用。(4)抓意象:意象就是含有情感的物象,以诗歌的意象作为切入点来解读作者的情感,往往可以收到令人满意的效果。(5)抓注释:注释一般是对题目、作者、朝代、写作背景等与诗歌内容相关的解释或提示,很多情况下它们对我们的解题起着重要的作用。
(三)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题。
渡桑干
刘皂
客舍并州已十霜,归心日夜忆咸阳。
无端更渡桑干水,却望并州是故乡。
18.诗中的“霜”有哪些含义?(6分)
19.前人认为“此诗曲写其客中怀抱”。作者的“客中怀抱”是什么?又是如何“曲写”的?请作简要分析。(5分)
【答案】
18.①是“年”的代称,“十霜”表明作者客居时间之长。②点明诱发作者思乡之情的季节。③以秋霜的冷清、肃杀象征着作者久客并州的孤寂和压抑。(每点2分)
19.①渴望能早日回到故乡咸阳。(2分)② 就在作者归心似箭之时,却又无缘无故渡过桑干河,要到离家乡更远的地方去。此时作者回望来路,竟然觉得久客的并州好像自己的故乡一样。这就曲折而强烈地表现了作者对家乡刻骨铭心的思念。(3分。诗句解说正确,得2分;分析准确,得1分;意思对即可。)(或:如果把“更渡”理解成作者的回乡之“渡”,只要扣住作者回乡途中竟觉得客居十年的并州就象故乡一样让人留恋这一感情上的矛盾作答,亦可得分。)
【解析】
18.【考点定位】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技巧点拨】意境是文艺作品中和谐、广阔的自然和生活图景,渗透着作者含蓄、丰富的情思而形成的能诱发读者想象和思索的艺术境界。优秀的古诗词都创造了具有广阔艺术空间的意境。诗歌意境(情景)关系往往比较多的是寓情于景、触景生情、情景交融。意境特点有:慷慨悲壮、雄浑苍劲、恬淡自然、雄浑壮观、悲壮苍凉、孤独冷寂等等。可见,抓住这几个关键处,我们就可以穿越语言屏障,迅速触摸到诗人的心灵世界,走进诗的艺术境界,解诗答题。
19.【考点定位】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鉴赏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技巧点拨】鉴赏作者的思想情感的答题思路:(1)抓关键词:指诗中最生动传神的、最能体现作者思想观点和情感态度的词语。这些词往往是“诗眼”。(2)抓关键句:指最能概括诗歌思想内容或感情的句子,一般是抒情性或议论性的句子。这样的语句一般出现在诗歌的结尾。(3)紧扣诗题:不少诗歌的题目对诗歌的内容和诗人情感起着重要的提示作用。(4)抓意象:意象就是含有情感的物象,以诗歌的意象作为切入点来解读作者的情感,往往可以收到令人满意的效果。(5)抓注释:注释一般是对题目、作者、朝代、写作背景等与诗歌内容相关的解释或提示,很多情况下它们对我们的解题起着重要的作用。
(四)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题。
秋晓行南谷经荒村
柳宗元
杪秋霜露重,晨起行幽谷。
黄叶覆溪桥,荒村唯古木。
寒花疏寂历,幽泉微断续。
机心久已忘,何事惊麋鹿?
注:①南谷:在柳宗元贬谪之地永州城南郊。②杪秋:即深秋。③机心:机巧的心计。语出《庄子·天地》。
20、诗的颔联和颈联是怎样紧扣“秋”字写景的?请试作分析。(5分)
21.这首诗尾联体现了诗人怎样的心境,试作简要分析。(6分)
【答案】
20.抓住秋天的典型意象描写秋景:黄叶满地,古木萧瑟,寒花凋零,幽泉断断续续。突出秋天凄寒荒寂的特点。
21.诗人借用庄子“机心”典故,表明自己很久以来已不在意宦海升沉,仕途得失,超然物外,无机巧之心了。可是野鹿见了我为何还要惊恐呢?其实是故作旷达之语,正好反映了他久居穷荒而无可奈何、孤独忧愤的心情。
【解析】
20.【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技巧点拨】意境是文艺作品中和谐、广阔的自然和生活图景,渗透着作者含蓄、丰富的情思而形成的能诱发读者想象和思索的艺术境界。优秀的古诗词都创造了具有广阔艺术空间的意境。诗歌意境(情景)关系往往比较多的是寓情于景、触景生情、情景交融。意境特点有:慷慨悲壮、雄浑苍劲、恬淡自然、雄浑壮观、悲壮苍凉、孤独冷寂等等。可见,抓住这几个关键处,我们就可以穿越语言屏障,迅速触摸到诗人的心灵世界,走进诗的艺术境界,解诗答题。
21.试题分析:此题考查鉴赏诗人思想感情的能力。解答此题,可根据诗歌注释及写作背景,抓住关键词分析作答。诗人身临凄凉荒寂之境,触动内心落寞孤愤之情。这时又见一只受惊的麋鹿,忽然从身旁奔驰而去。他由此联想起《庄子·天地》篇里说过的话:“有机械者必有机事,有机事者必有机心。”诗人借用此话,意思是:我柳宗元很久以来已不在意宦海升沉,仕途得失,超然物外,无机巧之心了,何以野鹿见了我还要惊恐呢?诗人故作旷达之语,其实却正好反映了他久居穷荒而无可奈何的心情。
【考点定位】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技巧点拨】解答此类题可参考几个思路:(1)抓关键词:指诗中最生动传神的、最能体现作者思想观点和情感态度的词语。这些词往往是“诗眼”。(2)抓关键句:指最能概括诗歌思想内容或感情的句子,一般是抒情性或议论性的句子。这样的语句一般出现在诗歌的结尾。(3)紧扣诗题:不少诗歌的题目对诗歌的内容和诗人情感起着重要的提示作用。(4)抓意象:意象就是含有情感的物象,以诗歌的意象作为切入点来解读作者的情感,往往可以收到令人满意的效果。(5)抓注释:注释一般是对题目、作者、朝代、写作背景等与诗歌内容相关的解释或提示等进行分析作答。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22.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①“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却能“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的“用心一”和螃蟹虽有六跪而二螯,然 “ , ”形成鲜明对比,突出了学习必须用心专一,才能获得成功。
② 张养浩的《山坡羊·潼关怀古》中揭示出历史是不断发展变化的,任何强大的统治者也避免不了最终的灭亡的诗句是:“ , 。”
③《游山西村》 表现农村民俗风情的诗句是“ , 。”
【答案】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 用心躁也。 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本篇内容由国学启蒙网 yebeta.com 为您整理。如果觉得文章对您学习考试有帮助,欢迎把国学启蒙网推荐给更多的古文学习爱好者。